腎病初期無症狀 8族群應1年1篩
每年3月為世界腎臟日 全臺逾200萬腎友 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壓及有家族病史要小心
每年3月是世界腎臟日,根據推估,臺灣慢性腎病者約占全人口的1成,約等同於200多萬人。由於腎臟是沈默器官,初期並不會有症狀,等到出現蛋白尿、下肢水腫等問題,往往都已經進入後期。專家提醒,肥胖、糖尿病、65歲以上、高血壓、亂吃藥、痛風、有腎臟病家族病史及抽菸者,都是腎臟病的風險族群,建議1年至少做1次基本健康檢查,只要抽血、驗尿,就能及早篩出腎臟病。
慢性腎病是國人第9大死因,2022年共奪走6494條人命。根據統計,每3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可能發生腎病變,若是中度腎臟病合併心衰竭,死亡風險更是常人的翻倍。
臺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指出,大約20幾年前,高達96%的民眾有腎病而不自知,隨著健檢的普及化,這個數字已減低,但目前尚未有新統計。臺灣慢性腎病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成,約等於200多萬人左右,程度不等,多數都是輕症,若能及早發現,就能避免腎臟問題進一步惡化。
然而,腎臟是沈默器官,在早期幾乎不會有症狀,一旦等到蛋白尿、下肢水腫、累、高血糖等問題出現時,往往腎臟疾病已變嚴重。吳麥斯說,腎臟病有8大風險族群,肥胖、糖尿病、65歲以上、高血壓、亂吃藥、痛風、有腎臟病家族病史及抽菸者,都不可因無症狀而掉以輕心,必須透過定期檢查,及早為自己把關。
吳麥斯表示,最基本的血液、尿液檢查,就能篩出腎臟問題,包含入學、入職時的健檢,以及40歲以上的成人健檢都是很好的保護網。他建議健康成年人至少1年健檢1次,若腎臟有問題,就要將檢驗時間縮短至半年1次,甚至3個月1次。
即便罹患慢性腎臟病,民眾也不要過於擔心。吳麥斯指出,很多民眾誤認為,確診慢性腎病就等同於終生洗腎,但其實現在已有相當完善的治療資源,若為輕度患者,只要及早發現、及早存腎本,都有機會延緩腎功能惡化,就算是中重度病程,透過正確且積極用藥,也能避免後續進入透析階段,降低引發死亡風險。
發表意見
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佈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